《垂钓笔记》第一章:三代钓鱼人的紧密联系是
来源:钓鱼密探
编辑:小洲子
时间:2018-04-12
前言:
我是一个爱回忆的人,闭上眼睛曾经经历和离世老人的讲述,便纷纷出现眼球。一个很长的钓鱼故事。一本厚厚的垂钓笔记,几代人的讲述回忆。今天我把它分享给你们。《垂钓笔记》:第一部钓鱼写实故事小说,每日一章,今起更新。讲述每一个垂钓任务,分享每一段钓鱼故事,学习每一种钓鱼技巧。

《垂钓笔记》-第一章
三代钓鱼人的紧密联系是如何生成的
1930年那是中国近代指标性的黄金十年,国民政府在政治、经济、基建、文化、教育、社会政策、边疆民族政、外交、军事等项目上皆有一定成就,整体环境为1840年以来中国最高水平。
洲子的祖爷爷与他现在的“青梅竹马”外号“牛逼”的铁哥们的祖爷爷,就在这个最好也不好的年代相识了。
那时候的洲子祖爷爷可谓是富得流油,外号“粮爷”,那时候国民党主张以乡村自治、合作社和平民教育为三大主体的乡村建设,并提供广大的原物料与食物,粮爷就是管这块的。那么“牛逼”的祖爷爷可就一般般了,是个竹匠,就是那种专门做竹床、竹椅的手艺人。这两个平日里根本凑不到一块的人,谁能想到竟成了一辈子的死友,并将这种友情延续到了洲子与牛逼这一代。

那年夏天,天气是那样炎热,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。烈日似火,大地像蒸笼一样,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。走在路上,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。那时候能怎么办,洗澡,泼水,睡竹床就是最好的降温了。
可真不巧,粮爷家囤的粮食竟生了虫,并将摆一边的竹床给啃了个遍。本来因为天气是近年来最酷热的,家中的囤粮更是发酵生热,让本来就热得瞪眼的粮爷,脸色更是红润,“娘希呸”,还让不让人活了,阿隆赶快搞桶水来!”。 此时下人阿隆将一桶早早准备好的水提了过来,光着膀子的粮爷,顺手直接一提浇遍全身,这也许就是民国时期的冰桶挑战。年轻时的苦力让一身肌肉的粮爷,单手提起这40斤的水桶毫不费力。
此时阿隆注意到了被啃得千疮百洞的竹床,“爷,这竹床已经彻底坏了,我去找人做吧,西城那边一个竹匠手艺听说可是不错,还便宜”。好,谁都能猜到这竹匠是谁了,正是“牛逼”的祖爷爷。粮爷此时浇了水,浑身有淡淡水汽飘出,“那还不快去,老子昨晚鱼钓的太晚没睡够,困得发紧,你要是慢一步,我可是要打断你的腿”。
阿隆的脚力是很快的了,一刻钟不到就从东城跑到了西城。可得知竹床早已因天气酷热给人买光了,阿隆那脸是要多苦有多苦,此时再去其他地方找估计就来不及了,“师傅,真没了吗,这我要是不拿回竹床回去,怕是回去要给爷打断腿,多少钱你说吧”。“真没了,半成品的倒是还有,你要是不嫌弃拿回去先给你主子睡着”。竹匠看着小伙子脸色也同情,让人拿着残次品回去是对他们手艺人的侮辱,但是出于老实人的善良还是给了阿隆半成品的床。
阿隆看着做了接近完工的竹床,喜出望外,“够了够了,谢谢你啊师傅,我家里爷不挑剔,这些没做好的地方他不会介意的,你赶明儿来府上一趟,弄好就行,这两银圆您拿好,就当明天的旷工钱,再给你一银圆当我高价买你竹床了,府上位置就在东城,随便打听打听粮爷就晓得我们位置了”。

竹匠拿着三银圆傻眼了,这比他一天卖的所有竹椅,竹笼什么的都赚的多,不等回绝,就见阿隆扛着那竹床健步如飞的向东城方向去了。
次日大早,竹匠就到了,阿隆急忙招呼进来,“师傅,您可来得真早,家里爷还在睡呢,我可不敢叫醒,您先在外面坐着,肯定还没吃早饭吧,我去叫伙夫给你搞份”。
大厅中竹匠看着房子饰品“啧啧啧,这宅子,只怕这辈子都住不上咯”。忽然,他眼光一瞄,看到了挂在柱子旁的竹竿,这可不是一般的竹竿,是钓鱼专用的竹竿,看手艺,只怕也是出自行家,渔竿打磨的很光滑,握手处还在有一层厚厚的包浆,怕是常年钓鱼把玩的结果。
正拿起准备细看,后背就响起让人听了如阵阵雷声袭来一般的声音“放下,这不是你懂的东西”。竹匠转头一看,好家伙,身高起码5尺4以上的壮汉站在他背后,要不是身穿一身中山装,还以为是强盗勒。竹匠问到“您是?”,从竹匠手中拿过竹竿准备挂回墙壁的壮汉回头说到“我人称粮爷,你居然不认识我,不是这里人吧,对了,是阿隆昨天说的竹匠吧,你修东西可以,这里的东西可别随便动,尤其这边挂着的几根竹竿”。

看着粮爷如此宝贝他的鱼竿,又一副觉得自己不懂,竹匠可就一股气不打一处来。竹匠沉声说到“这竹竿是专门为钓鱼制作的,看手艺是用了盐泡法,选2年的紫竹,外加一星期不间断密料涂抹晾晒做成的吧”。粮爷可是吃了一惊,准确无误,对着竹匠说道“这鱼竿造法,可是我花了几百银圆找一个有四十几年做鱼竿的师傅做的,你居然说的跟我当时看到的造法一模一样,兄弟你十分了得,兄弟怎么称呼?”。竹匠此时给粮爷一阵吹捧倒不好意思了“我叫齐阳,不过他们都叫我“羊头”,你也叫我羊头吧”。
“哈哈,好一个羊头,只怕真是挂羊头卖狗肉吧,说说你咋对这制作鱼竿那么了解,你不就是个普通的竹匠嘛”粮爷边说边把羊头带到了茶桌旁,羊头呵呵一笑“其实吧,你这鱼竿我承认我做不到那么好,但是咱也是做了十几年竹匠的,私下里我也是替自己跟别人做过好多鱼竿,这工艺嘛同行都差不多,就是一些独特的密料可就不好知晓咯”。粮爷急忙问到“咋?你也钓鱼?,娘希匹的,你可不知道呀,这东城,就没几个钓鱼的,剩下哪些钓鱼的,都是二愣子,根本不会钓鱼,你做了十几年鱼竿,可别跟我说你不会钓鱼,明天,不,就今天,今天你就跟我去钓鱼,我们好好聊聊”。
阿隆端着早餐进来的时候,发现粮爷跟竹匠聊得那一个开心,如果自己再晚点来,只怕两人都要抱一起说话了。
聊得实在火热,粮爷竟直接拉着羊头,拿起两支鱼竿,把一根直接塞入羊头手中,就出发去护城河了。此时天色尚早,正是三伏天气的钓鱼好时机。羊头观察了一番,指向旁边石桥下面的水草说道“这大小参差不齐,成串上浮的气泡,正是鲤鱼泛的星呀”。粮爷听罢心想道“看来真是个行家,这眼力与我不相上下了”。这时羊头说道“粮爷,您在此稍后,兄弟我去刨蚓做饵“,粮爷拉住羊头“唉唉唉,兄弟,这鱼粮都需要你出手的话,那我这粮爷的名号不白叫了,食粮鱼粮我皆有之”。说完便手伸入随身带的麻布袋,翻手一出一摊给羊头递去一把,羊头手一搓,这可是人吃的精粮面粉,凑近一闻,还略带点蜜糖的甜味,粮爷钓鱼可真是大手笔啊。
二人话不多说,纷纷准备完毕下竿,只见饵团刚刚入水,那鹅毛便开始抖动,羊头扬竿中鱼,半根烟的功夫,这半尺大的鲤鱼便上岸入桶,羊头连声夸道“好饵!好饵!”,粮爷说连连摆手说道“羊第过奖了,这眼疾手快的功夫,果然是垂钓老手”。

临近晌午,鱼口渐渐稀少,二人看向这1尺高的木桶已满是渔获,相视而笑,挑出两尾大鱼,将其余鱼倒入河中,便打道回府。
阿隆远远听到粮爷跟羊头的说笑声,便赶忙开始张罗伙夫上菜。酒过三巡,粮爷搭住羊头说道“兄弟,好久没那么痛快了,知音难觅,不如你我结拜兄弟,有我享福的,不会少你的!”。
羊头听到挥挥手道“粮兄,享福我不奢望,过惯了平淡日子,但是兄弟我肯定是结了,我也是知音难觅啊!”。
以渔会友,二人便由此结为兄弟,这段钓来的感情,也就由此延续到了洲子与牛逼这一代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